发布日期:2025-04-25
2025年3月20日,生态环境部印发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、水泥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》,明确要求水泥行业在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。随后,4月15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《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进一步明确将年度直接排放量达到2.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水泥企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录。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,标志着水泥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,将对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
水泥行业是主要的碳排放行业,其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相当可观。据数据显示,2020年,中国水泥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2%,占我国建材行业碳排放量的83.1%,占全球水泥行业碳排放量的一半。另一份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水泥行业CO2排放量约为13.7亿吨,占全国总碳排放比例约13%,仅次于电力和钢铁行业。此外,水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建材行业碳排放的83%、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%、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%。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:原材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、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,以及电力使用产生的间接排放。其中,碳酸盐的煅烧是水泥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直接排放源,约占总排放量的60%左右。
碳排放权交易对水泥市场的影响将是深远的。短期内,企业将面临合规成本增加、履约压力和交易成本等挑战;中长期,碳交易机制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、淘汰低效产能、重构竞争格局。这一过程将加速水泥行业的绿色转型,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。对于水泥企业来说,积极应对碳排放权交易,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,提高能效水平和碳管理能力,是应对碳约束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只有这样,企业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,实现长期发展。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是我国实现"双碳"目标的重要一步。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减排,将有助于推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。